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麦碧娴做客第166期环境讲坛介绍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的区域暴露与生态风险

邢常悦 2023-11-28 1610

    11月24日上午,应bta365特聘教授戴家银、长聘教轨副教授朱樱邀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麦碧娴做客第166期环境讲坛,在绿色环境楼231会议室与交大师生进行线上、下学术交流,带来主题为“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的区域暴露与生态风险”的精彩报告。此次报告由戴家银主持。

    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PHC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生物富集性和生物毒性的含卤元素有机物。随着全球产业链转移导致欧美国家污染转移输入我国,大量新PHCs污染物进入环境,特别是受电子产业链转移影响的珠三角地区。由于低纬度亚热带生境异质性强、生物多样性丰富和食物链传递规律复杂等特点,珠三角地区生物富集行为和效应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麦碧娴指出,暴露源的多样性和代谢途径的物种特异性是生物差异性富集的两大原因。麦碧娴团队通过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脂肪酸指纹技术和野外生态观察结合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方法揭示在复杂食物网中PHCs的不同生物富集机制的最新进展。团队开发的混合多重Tpmix模型,能够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有效辨析PHCs在水陆交互复杂食物网中的营养及传递规律。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PBDEs在全球尺度下的生物暴露及人体内脱溴转化”“代际传递规律研究中富集和分配系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嘉宾简介

    麦碧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及健康风险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了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国际SCI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部。论文被SCI他引12000余次,2篇论文进入到Top 1%高引用论文行列,入选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环境和生态领域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14年至今),h指数为79(Web of Science)。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四和第一)。目前担任国际SCI期刊杂志Environmental Research副主编。

Baidu
sogou